">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年一度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本次大会上,风头无两的“自动驾驶”也没有缺席。Waymo CEO John Krafcik现场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决定: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市正式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
实际上,该服务的试点项目已于2017年11月就开始了,其中参与测试的乘客都是Waymo自己的员工。据悉,当时谷歌在亚利桑那州的郊区钱德勒市投放了一批L4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乘客可通过谷歌的无人车上下班、接送孩子。历经半年,谷歌决定正式面向公众启动无人驾驶打车服务,看来已经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了。
与别家无人车不同的是,Waymo的无人车搭载了谷歌的AI技术,John Krafcik在大会中解释了AI在自动驾驶中的作用。他表示,使用AI技术来训练无人车识别周围环境的方式类似于对人类驾驶员的训练方式。无人车在搭载了AI技术后,可实时感知物体,智能判断其他车辆行为,在模拟行车中不断进行学习积累。基于此,Waymo无人车识别行人的错误率较之前降低了100倍。正如John Krafcik所强调的那样:谷歌并不是在打造一辆更好的车,而是在打造一个更优秀的驾驶员。
自动驾驶技术自诞生之初,就一直饱受争议。一个多月前,出行巨头Uber的无人车撞死路人的事件还历历在目,事故责任至今尚未认定。这厢,科技巨头谷歌又宣布要在年内实现无人车的商业化落地。虽然作为自动驾驶界的“元老”,谷歌已在这一领域深耕九年。且在5月9日的I/O开发者大会上,John Krafcik对外表示,目前Waymo已经在公路上行驶了600万英里,每天在计算机仿真中运行25000辆汽车,以此来优化自己的神经网络。尽管如此,Waymo无人车所发生的车祸也未曾停止过。
就在前几天,Waymo的无人车在钱德勒市与一辆本田车相撞,导致Waymo车上一名测试员受轻伤。尽管警方称Waymo无人车并没有过错,但由于其无人车的特殊性,事件依旧引起了坊间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讨论。
实际上,自2009年谷歌推出无人车至今,车祸事故并不少见。早在2010年5月,谷歌的无人车就等红绿灯时被追尾,这是谷歌无人车发生的第一次事故。而在2015年7月,谷歌的无人驾驶样车在加利福尼亚发生又发生追尾事故,导致三人受轻伤,这是谷歌无人车首次致人受伤的车祸。以上事故责任均在第三方,但在2016年2月发生的事故中,警方首次将主要责任归于谷歌。
即便这家无人车路测领军企业使用电脑模拟行驶了50亿英里,且反复对外强调:Waymo将不会出现类似Uber的严重事故。但目前看来其自动驾驶技术仍旧不够安全,“老大哥”尚且如此,恐怕也不必谈其他追随者了。
然而,在这项未来技术面前,始终不乏勇于试错的“英雄”。5月7日,初创科技企业Drive.ai抢在Waymo之前对外宣布,7月公司将在得克萨斯州推出无人驾驶打车服务试点计划。在无人驾驶技术安全性尚未确定的当下,为何各路玩家都急着实现商业化落地?亿欧汽车认为,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竞争加剧,形势倒逼的结果。
在汽车“四化”大趋势的引领下,自动驾驶热潮不退。自这项技术诞生以来,既有谷歌、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入局,又有福特、通用这类的传统车企“元老”加入,同时Uber、Lyft等出行领域的领头羊也看到了自动驾驶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无人车计划。不只如此,近年专注于研究自动驾驶的初创企业也层出不穷,如小马智行、Drive.ai等。虽然上述各家企业均争分夺秒地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工作,却并未有人真正实现商业化落地。对于自动驾驶这个烧钱的技术而言,项目落地并取得盈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不言而喻。盈利的先后,基本奠定着企业未来在行业发展中的“座次”。毕竟,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可能是之后百倍努力都换不来的。
现在看来,谷歌已率先做出“回本”的努力,想必其他玩家接下来该度过一段“焦头烂额”的时光了。
上海紫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叶城路925号B区4幢J
电话:021-31007998
传真:021-31007998
邮件:569998567@qq.com
在线咨询:
569998567
致力成为优秀的IC供应配单专家及IC代理商
竭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及IC配套服务
上海紫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2020-2025 www.ic-ix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